2020年大數據產業市場調查:優勢企業助力疫情防控 技術紅利賦能企業發展
時間:2020-02-13 10:36:00 閱讀:3428 整理:廣州市場調查公司
大數據企業保障各項防控工作高效有序進行
2019年12月下旬,新型冠狀病毒突然來襲,由此造成的疫情開始以武漢為中心,向全國以及海外部分國家和地區蔓延。2020年1月27日,國務院發布《近期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方案》,明確指出各地要充分應用“大數據+網格化”等新技術手段,抓好疫情預警、監測、排查、檢測等工作。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大數據企業充分發揮優勢,保障了各項防控工作高效有序的進行。
1、大數據助力疫情防控,精準狙擊盡顯技術優勢
大數據技術的出現以及應用的成熟,疊加人工智能、云計算以及高速寬帶網絡,信息技術特別是大數據技術在此次疫情的攻堅戰中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其中,互聯網企業開始針對此次疫情發布相關的跟蹤數據及發展趨勢預測;電信運營商通過搜集用戶數據結合人口流動大數據為疫情追蹤、區域防控等工作服務提供支撐;
醫療服務系統實現及時公開與疫情相關的科技資源和數據,并利用百度等企業提供的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使新型冠狀病毒RNA空間結構預測速度得到極大提高;智慧城市結合大數據技術提高疫情區域防控效率,精準排摸所有相關人員。
綜上,大數據技術憑借成熟的技術和產業、快速的數據采集和分析能力,并結合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在疫情控制、現代醫療、城市治理等疫情防控重點領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直接凸顯大數據的產業價值。
2、大數據蓬勃發展,高效賦能產業生態圈
隨著全球數據儲量不斷膨脹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面世,大數據正進入發展加速時期,應用范圍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隨著物聯網、電子商務、社會化網絡的快速發展,全球大數據儲量迅猛增長,成為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基礎。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監測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大數據儲量為4.3ZB(相當于47.24億個1TB容量的移動硬盤),2018年全球大數據儲量達到33.0ZB,同比增長52.8%。
我國當前處于大數據發展的深化階段,政策環境不斷完善、技術體系趨向融合,“大數據+行業”滲透融合全面展開,新業態正在醞釀。大數據推動了制造業、服務業以及公共服務等行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進程,多種“大數據+”模式得到市場印證。
2017年1月,工信部編制印發《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發展目標:到2020年,技術先進、應用繁榮、保障有力的大數據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大數據相關產品和服務業務收入突破1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30%左右,加快建設數據強國,為實現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提供強大的產業支撐。
2015年以來,我國一大批大數據產業園相繼落地,大數據產業生態加速完善,相關標準和技術體系持續完善,應用市場日益壯大,產業國家影響力不斷提升。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中國大數據產業受宏觀政策環境、技術進步與升級、數字應用普及等眾多利好因素影響,2018年整體規模達到4384.5億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24%,預計到2020年規模將達到6605.8億元。
另外,受益于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突破發展以及數據安全、產業合規等方面立法推進落實,健康、可持續的大數據發展環境正在形成。我國大數據產業正迎來全面良好的發展態勢,市場潛力巨大。
3、大數據助力防疫布控,技術紅利賦能公司未來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疫情動態信息的公布、發展趨勢的研判與預測、涉疫人員的精準定位、防控工作的指揮調度等都離不開大數據支撐。深耕大數據領域的企業紛紛與各地政府合作,“戰疫”行動全面展開。
東方國信作為大數據領域的先行者,擁有完整的云化架構大數據產品線,并不斷深化“大數據+”的戰略布局,僅用三天便在泰達城市大腦的基礎上開發出疫情防控檢測系統;
天源迪科是國內領先的產業互聯網和大數據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聯合多地客戶構筑“五位一體”的疫情防控體系;
烽火星空作為行業大數據和數字政府的重要技術提供商,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助力各地政府全面精準排摸。
綜上,大數據在本次疫情防控方面的優勢顯著,未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將會加速向各行各業滲透,擁有大數據技術優勢的公司,有望迎來更廣闊的市場機遇。
4、投資建議分析
大數據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大數據+”優勢顯著,伴隨著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不斷融合,大數據將滲透各行各業,行業需求有望進一步增長,擁有技術優勢和平臺優勢的廠商將重點受益。
因此,產業鏈受益標的,包括大數據平臺及解決方案全產業鏈龍頭的東方國信(計算機覆蓋),跟隨5G和云化趨勢不斷升級大數據平臺的天源迪科,提供全行業大數據解決方案的烽火通信,深耕網絡可視化產業的中新賽克(計算機覆蓋),具備通信大數據資源的中國聯通。
關注公眾號:
華夏經緯數據科技
更多調研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