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奶茶行業調研:當下新茶飲市場呈現出強勁的發展趨勢
時間:2023-11-16 10:37:00 閱讀:2167 整理:廣州市場調查公司
經濟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們的消費水平也提升了,大家都更注重享受,而奶茶這一飲品,早已成為人們休閑玩樂的最佳飲品。奶茶是飲品的一種。奶茶具有高糖分、高脂肪、高熱量、高咖啡因及反式脂肪酸含量等五大問題。奶茶原為蒙古高原游牧民族的日常飲品,至今最少已有千年歷史。蒙古高原是游牧民族的故鄉,也是奶茶的發源地,目前在大中華地區,中亞國家,印度,阿拉伯,英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區都有不同種類奶茶流行。現制茶飲產業鏈上游是原材料以及包裝制作,是行業的奠基;中游是現制茶飲企業;下游通過線上與線下各種銷售渠道給消費者提供茶飲和相關服務。
奶茶中使用的奶粉及相關配料都是高熱量食物。研究顯示,一杯奶茶和一瓶可樂的含糖量差不多,即使是低糖、去糖和無糖的奶茶,也都含有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規定“每天糖的攝入量不要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而正常甜度的一杯奶茶含糖量就達到了35克。奶茶店行業上游主要包括牛奶、茶葉、水果、食品添加劑等行業,下游主要面向消費者,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更趨向于品牌化、高端化產品,近年來品牌力打造已成為中國奶茶店企業經營戰略的核心重點。
奶茶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調研
近年來在以中國為代表的亞太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的推動下,全球現制奶茶規模增長強勁,2022年全球現制奶茶行業市場規模突破1000億美元,預計2023年有望突破1300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占比高達43.12%,亞太地區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奶茶消費市場。
國家快速發展,經濟實力得到長足的進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據統計,人均可支出從2016年的23821元增長至2021年的35128元,增長幅度35.13%。人均消費支出從2016年的17111增長至2021年的24100元,增長幅度40.85%。奶茶店行業上游主要包括牛奶、茶葉、水果、食品添加劑等,其中,牛奶、茶葉為基礎原材料,2022年中國牛奶產量達3931.63萬噸,同比增長6.76%;茶葉產量達334.21萬噸,同比增長5.63%,中國牛奶、茶葉持續增產,為奶茶店行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
2016年以來,我國現制茶飲市場規模逐年上漲,2020年受疫情影響,市場規模有所下降,2021年恢復正常水平,據統計,2021年中國奶茶行業市場規模達2796億元,同比增長51.96%。中國奶茶行業市場規模總體是上升到,其中現制奶茶2020年市場規模為1136億元,茶葉茶粉市場規模為1771億元,茶葉茶粉市場規模為1200億元。
廣州市場調查公司相關數據顯示,奶茶百分之八十的消費群體為女性,其中90、00后的年輕人居多。女生喜歡口味好的奶茶,對于顏值高的產品更是無法拒絕,消費環境優也會吸引女生到店休息、打卡,對奶茶的消費欲望高。在目前的奶茶消費數據中,有百分之七十的消費者每月進行1-5次消費,百分之十五的消費者會有6-10次消費,剩下的消費者會進行10次以上的消費,整體的消費需求是很大的。
目前,中國的奶茶行業形成街頭奶茶、新中式茶飲、鮮果奶和鮮果茶三分天下的格局,其中,街頭奶茶以COCO、一點點為代表,新中式奶茶以奈雪的茶、喜茶為代表,鮮果奶和鮮果茶以波茶、茶桔便為代表,總體來看,中國奶茶店行業市場競爭非常激烈。隨著人們隊奶茶的追捧和喜愛,市場上開了越來越多的奶茶門店。據統計2022年全國奶茶行業門店數量最多的為蜜雪冰城,門店數達到16227家,其次是書亦燒仙草,數量為6466家。蜜雪冰城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現制飲品連鎖企業之一,2019年至2022年第一季度,食材和包裝材料銷售收入貢獻超過85%。其中公司銷售的食材包括固體飲料、飲料濃漿以及各類水果食材等,其收入占比比較穩定,在70%左右。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以及奶茶產品的不斷升級,奶茶消費的人群將不斷擴展,受眾范圍逐漸擴大,良好的市場前景吸引了諸多資本市場的資金進入,加速了國內現制奶茶店的數量增長,2020年中國現制奶茶店突破34.80萬家,單店營業額達33萬元/家,預計2023年中國現制奶茶店數量有望突破50萬家。
奶茶行業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奶茶行業的市場需求大,即使是受疫情影響下,奶茶市場仍然保持著增長。傳統奶茶發展為現在的新茶飲,更是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各大茶飲品牌的連鎖門店規模也穩步增長,當下新茶飲市場呈現出強勁的發展趨勢。
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對中高端奶茶產品逐漸增長,在產品原材料升級和居民收入增長的驅動下,中國奶茶店產品價格持續上升,2023年中國現制奶茶平均消費單價漲至14.03元/杯,受益于下游市場需求的增加加之產品價格的上漲,近年來中國現制奶茶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張,2022年中國現制奶茶行業市場規模突破1700億元,預計2023年有望突破2200億元。
關注公眾號:
華夏經緯數據科技
更多調研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