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城市供水行業未來發展空間及前景預測
時間:2024-06-19 10:37:00 閱讀:1461 整理:廣州市場調查公司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鎮用水人口不斷增加,對供水能力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城鎮供水也稱城市供水。城鎮供水是現代城鎮的基礎設施,是城鎮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任務是保證城鎮居民、工商企業、交通運輸、公用事業、消防、環衛等各種用水,做到經濟合理,安全可靠地滿足各方面在水量、水質和水壓的正常需要。它的這些任務主要由公共供水系統自來水企業來完成。部分工業企業由于生產用水量大,對水質要求不高,或遠離城鎮自來水管網的自供水系統,有時也屬城鎮供水的范疇。
城市供水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城鎮用水人口不斷增加。2016年至2020年,我國城鎮用水人口從8.0億人增加到8.7億人。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也推動我國城鎮用水需求逐年增長,2016年至2020年,我國城鎮用水總量從833.7億立方米增加至907.3億立方米,年均復合增長2.14%。近年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對于供水行業來說,供水服務已經不滿足于聚焦于水質、水量等最基本的服務保障。如何滿足人民對于美好的感知,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容。
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我國城市供水總量分別為614.6億立方米、628.3億立方米和629.5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占比最高。同時,隨著各地政府部門強化地下水禁采限采管理,我國城市供水需求也將保持繼續增長態勢。2021年,全國城市供水總量673.3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96%;城市供水管道長度105.99萬公里,同比增長5.26%。
2022年,全國城市供水總量674.4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0.16%;城市供水管道長度110.30萬公里,同比增長4.06%;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84.73升,比2021年減少0.30升;供水普及率99.39%,比2021年增加0.01個百分點。隨著全國城鎮化建設和農村供排水設施建設的推進,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供水和排水企業作為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生產用水的上下游處理環節,行業整體規模將隨之擴大。
2022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提出,將加快農村供水工程改造提升,2022年底我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5%。進一步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供水規模化發展及小型供水工程標準化改造。2022年9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綜合司發布關于加強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自2023年4月1日起,城市供水全面執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22);到2025年,建立較為完善的城市供水全流程保障體系和基本健全的城市供水應急體系。
城市供水行業未來發展空間及前景預測
《“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將提高到88%,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推進市政公共設施智慧化改造、增加智能水務與終端等。未來,農村供水、城鄉供水一體化及智慧水務建設將是自來水生產和供應行業重要發展方向。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供水設施和規劃逐步完善和成熟,城市的供水市場發展潛力已基本開發完全。相比之下,縣城的供水市場仍有相當的發展空間。目前來看,傳統城鎮供水市場趨于飽和,農村及城鄉供水一體化市場仍然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隨著物聯網(IoT)、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等技術的不斷進步,城市供水系統將逐步實現智能化管理。這包括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控水質、水量、水壓等關鍵參數,以及通過數據分析優化水資源分配、預測供水需求等。智慧水務將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推動供水設施的智能化改造和升級,提高供水系統的自動化水平和運行效率。
在自來水處理和輸送過程中,采用節能技術和設備,減少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將成為行業的重要趨勢。海水淡化等新技術的發展,將為城市供水市場提供新的水源,同時提高能源效率和降低成本是該領域的重要趨勢。城市供水市場將進一步開放,引入更多的市場參與者,推動市場競爭和服務質量的提升。市場將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包括供水服務、水處理設備供應、管網建設和維護等多個領域。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長,城市供水市場需求將持續增加,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預計未來幾年,城市供水行業市場規模將以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約8%的速度增長。技術創新將成為推動城市供水市場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新技術的應用將提高供水效率、改善供水質量,并降低供水成本。例如,智能水表、遠程監測、智能調度等技術的應用,將助力供水企業實現精細化管理。面對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跨區域甚至跨國界的水資源管理和調配項目將變得越來越重要。區域合作與協同發展將成為城市供水市場的重要趨勢之一。總之,城市供水行業市場未來將呈現智能化、環保化、資源節約化、市場化與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同時,技術創新、政策支持、區域合作等因素將共同推動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注公眾號:
華夏經緯數據科技
更多調研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