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游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預測2020年旅游收入將近4000億
時間:2019-11-06 10:46:27 閱讀:3714 整理:廣州市場調查公司
多年布局,紅色旅游進入全方位發展階段
我國大力推行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紅色旅游發展奠定了強勁的文化基底。縱觀我國紅色旅游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1960年以前的萌芽階段,1960-1994年的初步規模化階段,1995-2004年的市場化階段及2005年之后的全方位發展四個階段。
2005年紅色旅游進入全方位發展階段后,受居民消費水平提升,消費觀念轉變,紅色旅游的發展受到了國家及代表性省市的大力推動。
政策資金助力,加速推動紅色旅游快速發展
紅色旅游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加持與助力。近年來,紅色旅游多次被寫入國家級政策文件,2016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通知》明確提出要提升全國紅色旅游發展水平,同年12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至2020年全國紅色旅游景區接待游客人數達到15億人,實現紅色旅游收入近4000億元。
在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全國紅色旅游公路規劃(2017—2020年)》政策的提出,為紅色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提供了較大的支持。國家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為紅色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發展支持。
2017年8月,交通運輸部印發的《全國紅色旅游公路規劃(2017—2020年)》顯示,至2020年篩選確定的126個紅色旅游公路項目涉及28個省(區、市),建設總里程約2442公里,其中中西部地區建設里程占比達90.8%。目前,共有20個普通干線公路項目和106個紅色旅游專用公路項目納入《規劃》,其中,二級公路約1214公里,三級公路約1228公里。項目區域方面,東部地區項目20個,建設里程約224公里;中部地區項目50個,建設里程約873公里;西部地區項目56個,建設里程約1345公里。
除國家相關部門的政策扶持和方向引導外,中央財政對于紅色旅游的專項資金投入也在持續增加。2005年,財政部劃撥專項資金7億元,資助48個紅色旅游項目的建設和改造工程,到2016年這筆資金翻倍至15.47億元,應用范圍也從景區的建設和改造,擴展至紅色旅游從業人員培訓、精品線路與景區宣傳推廣等。
未來,在國家積極推動紅色旅游及教育發展的基礎上,應擴大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力度,按照3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平均2000萬元資金安排專項計算,2020年財政支持紅色旅游景區建設資金達60億元。
景區建設發力,300個全國紅色旅游景區獲批復
1996-2009年我國共完成了四批共353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為紅色革命教育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基地。2016年12月,共批復了300個全國紅色旅游景點景區,進一步為國家紅色旅游的發展提供了支持。
300個紅色旅游景點景區以中東部地區較為集中,其中北京市紅色旅游景區最多,共有15個,排名首位;河北、湖北、湖南紅色旅游景區各14個;山東、陜西、廣東紅色旅游景區13個;另外以江西等為代表的我國重要的革命基地,其旅游景區也有11個。
2020年我國紅色旅游人數將達15億,旅游收入將近4000億左右
隨著我國旅游熱度的提升,紅色旅游越來越受到游客青睞。2010年我國紅色旅游人數4.3億人,占當年旅游總人數的20.45%,至2017年,我國紅色旅游接待游客數13.24億人,占全國游客數的26.39%。2010-2017年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17.38%。預計到2010年,我國紅色旅游人數超過15億人。
受全國紅色旅游游客人數的增加,我國紅色旅游收入不斷增加,占全國旅游收入的比重也基本穩定。2010年我國4.3億紅色旅游人數共實現1032億元的旅游收入,人均消費支出,至2017年紅色旅游收入達到3622.4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15%,但是相比于人均900元以上的旅游消費,紅色旅游人均274元的旅游消費水平仍較低。
江西省持續發力,欲打造全國紅色旅游的“江西樣板”
受我國紅色旅游消費熱度提升的影響,江西省作為我國重要的革命戰區,積極推動紅色旅游的建設和發展,欲打造成全國紅色旅游的“江西樣板”。在此目標下,2018年1月,江西省旅發委公布江西省貫徹落實《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江西紅色旅游年接待規模將達到2.4億人次,紅色旅游綜合收入達到2500億元,直接就業人數達到50萬人,間接就業人數達到250萬人,紅色旅游主題農家樂突破300家。
為實現2020年江西省紅色旅游的發展目標,為此江西將重點建設11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提升完善6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培育形成2個“紅色旅游全域示范區”,全方位、多舉措,大力推動紅色旅游的樣板實驗基地的發展。
關注公眾號:
華夏經緯數據科技
更多調研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