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還缺什么?
時間:2019-12-12 10:36:00 閱讀:3020 整理:廣州市場調查公司
近期,美的收購庫卡一事在我國工業界引起極大熱議。根據市場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美的擁有的庫卡公司的股權已超過半數,達到了53%。根據市場調查數據顯示,雙方合作將會加速開拓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并向服務機器人行業進軍。
我國勞動力成本激增、老齡化趨勢下用人短缺,兩大因素施壓下,國內工廠機器人開始“機器換人”戰略,我國因此迎來巨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這理應助力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然而尷尬的是,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被外資控制嚴重,本土品牌占有率低,亟待改善。
我國“機器換人”戰略從2010年后開始奏效,工業機器人行業市場需求自此大增。當年我國新安裝工業機器人為14980臺,2011年約為2.26萬臺,同比增長50.7%;2001-2012年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0%,遠高于同期世界機器人市場的10%。2013年中國市場銷售36560臺工業機器人,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此后,我國一直保持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地位。2014年我國共售出5.5萬臺工業機器人,數量約為全球銷售量的四分之一。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超過7.5萬臺,約為全球30%,這意味著全球每賣出3臺工業機器人,就有一臺被賣到中國。
《2016-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與投資分析報告》指出,從萬名工人機器人保有量來看,中國每萬名工人中僅有30個機器人,而世界平均機器人密度為每萬名工人中有62個機器人。目前日本的密集度是中國的11倍、德國10倍、北美為5倍,這意味未來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還有極大發展空間。
按照中國制造2025戰略要求,到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需達到15萬臺,2025年銷量為26萬臺,2030年為40萬臺。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未來幾年工業機器人市場年均增速將保持在30%以上,到2020年工業機器人銷量可達到21萬臺。
產業薄弱:國產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僅8成
在政策和市場驅動下,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四大格局凸顯,分別是環渤海地區機器人產業以北京、哈爾濱與沈陽為代表,這類產業集群有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哈工大、北航等研究機構,在人才培養和機器人科研成果上面占據優勢;
長三角地區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發達,這是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珠三角地區有著龐大的制造業市場,制造向智能化轉型、生產線升級都需要用到機器人,這使得機器人市場空間廣闊;
中西部地區以武漢、長沙、重慶為代表,這類產業集群主要依托外部科技資源,衍生出眾多行業龍頭企業。
不過,受技術和規模限制,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被外資品牌壓制嚴重。2015年日本發那科、安川、德國庫卡、瑞典abb這“四大家族”占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分別為18%、12%、14%、13.5%,其余外資品牌則共占了34.5%的份額,剩下的8%的市場則為國內眾多本土工業機器人品牌占有。
與外資工業機器人相比,我國本土工業機器人核心技術弱、產品從研發到實際應用轉化率低、產業資金運轉困難,因此屢屢被壓制。
本土工業機器人產業亟待快速崛起,擴大規模并提升技術實力是關鍵。工業機器人產業對內整合、對外并購(如美的收購庫卡)是實現上述發展目標的“捷徑”,值得借鑒。
除此之外,本土工業機器人企業彎道超車還需要把握住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并做出應對策略。未來工業機器人將有三大發展趨勢,包括語言交流功能將趨于完善;復原功能變得越來越強大;高度的仿真、動作的完美化,這值得本土工業機器人跟進,并抓住市場先機。
更多最新華夏經緯市場調查公司。
關注公眾號:
華夏經緯數據科技
更多調研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