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政策出臺:市場化收購+補貼
時間:2019-12-31 10:36:00 閱讀:3323 整理:廣州市場調查公司
近段時間以來,在與中國農業相關的新聞中,“豬價破十”已經成為舉國關注的焦點,而更讓上至國務院、農業部揪心、下至農牧業行業人士更為關注的,就是有關中國龐大的國產玉米去庫存調減產能的問題。有關資料顯示,截至3月末,中國現有國家儲備玉米已經達到2.5億噸的天量庫存,政府及玉米收儲企業每年為此所產生的費用高達630億元人民幣。
一、中國玉米供需現狀
(表1中國歷年玉米供需平衡表數據來源于中國玉米網單位:萬公頃、萬噸)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從2012/13年度開始,受玉米臨儲政策的鼓勵,玉米的供給量逐年增加,玉米70%以上用作飼料生產,所以圖中的飼料玉米消費量和總需求量的走勢一致,均從2013年開始有所下跌,導致玉米的供給量和需求量的差距就越來越大,庫存也直線上升,2013/14年度突破了1億噸,至今已成功突破2.5億噸。
二、近幾年來中國玉米替代品的進口與消耗狀況
一方面是居高不下的玉米庫存,另一方面是玉米及其替代品進口量的猛增,因為玉米每年都是720萬噸的進口關稅配額,而玉米替代品因為沒有配額限制,成本低廉、國內外價差的拉大,導致這些替代品每年的進口量近乎是翻倍的增加。從下表可以看出,2015年玉米替代品的進口量除小麥外,其余品種和2014年相比幾乎都是翻倍的增加。
表2中國玉米替代品進口量
高粱:2013年中我國飼料用高粱進口開始快速增加,進入2014年中高粱進口進一步快速增加,如果按照玉米作物年度,14/15年度高粱進口達到了1016萬噸,較2013/14年度416萬噸暴增600萬噸。進口高粱基本全部用于飼料行業,高粱基本可以按照1:1替代玉米,巨量的高粱進口在2014/15年度擠占了1000多萬噸玉米,較13/14年度新增擠占玉米為600萬噸。
大麥:種殼較硬,粉碎過程顆粒偏大,加上大麥粉粘度偏大,不利于動物吸收,大麥在飼料行業使用較為受限,不能完全替代玉米,只可以用于部分替代,但巨大價差,加上國內飼料行業總量偏大,部分替代仍可以容納大量的大麥進口量。大麥可按照1.1:1替代玉米,剔除180-200萬噸發酵用大麥,14/15年大麥替代玉米數量為700-715萬噸,較13/14年度新增替代450萬噸。
DDGS:主要作為蛋白原料替代豆粕、棉粕、菜粕等,另外DDGS含有一定的油脂,可以減少飼料加工中增加油脂數量,2014/15年度DDGS進口量為561萬噸,較2013/14年度665萬噸減少了104萬噸。DDGS除了蛋白及油脂外還有一些其他能量物質可部分替代玉米,大量使用DDGS同樣可以減少玉米用量,據小編了解,DDGS在肉雞料中用量最高可達到15%。
小麥:據歷史經驗判斷,小麥玉米比價低于1.05時,小麥替代玉米現象開始出現,當小麥玉米比價低于0.93:1時,將出現較大規模小麥替代玉米現象。2015年小麥玉米比價均在1.05以上,基本無小麥替代玉米情況。但在過去幾年出現了兩次非常明顯小麥替代玉米情況。如2012年小麥在飼料中用量達到2300-2400萬噸,直接導致當年國內玉米結轉庫存大幅增加。2014年6-8月份,國內玉米大部分進入臨儲庫,新糧尚未上市,玉米流通量緊張,價格出現暴增,8月份山東地區玉米價格一度飆升至2800元/噸,小麥價格優勢顯著,6-8月份期間全國小麥新增替代玉米數量達到600-800萬噸左右,進一步增加了玉米結轉庫存。
三、玉米新政策出臺:市場化收購+補貼
就在大家望眼欲穿等待政策的時候,終于不負眾望,3月26日晚,期待已久的政策雖然不是從國家級的新聞渠道流出,而是地方電視臺的新聞聯播里突然公布了一條“玉米將取消臨儲政策”的重磅消息,但不管什么渠道發布,終究也不是故弄玄虛,而且在相隔2天后的3月28日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劉小南正式在發改委媒體通氣會上表示,2016年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新機制。
政策原文為:一方面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調節生產和需求,生產者隨行就市出售玉米,各類市場主體自主入市收購;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給予一定財政補貼,中央財政補貼資金撥付到省區,由地方政府統籌補貼資金兌付到生產者,以保持優勢產區玉米種植收益基本穩定,同時,內蒙古新聞中甚至提及為應付大范圍賣糧難等風險,將實施安排符合條件的企業入市托底收購。
2015年8月12日,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關于《納入自動進口許可管理貨物目錄》的公告。公告顯示,決定將大麥、高粱、木薯和玉米酒糟納入自動進口許可管理,國內買家在釆購前必須到省級相關部門進行登記以獲得許可,自2015年9月1日起執行。
在沒有納入自動進口許可管理貨物目錄之前,大麥、高粱、木薯和玉米酒糟這四類商品的進口,在監管證件上只需提供入境貨物通知單。進口之前,需要有檢驗檢疫部門批準開具的入境貨物通知單,先要去辦理通知單,才能到海關辦理報關手續。而從9月1日起,除了入境貨物通知單之外,進口這四類商品還須先向商務部門申請辦理自動進口許可證,之后才能到海關辦理報關手續。簡單來說,這四類商品在進口中,增加了一個管理監管的部門。
從表2中還可以看到,2016年1月,除大麥以外,其它幾種替代品仍舊保持了與去年相比相對較高的增長,但是2月份進口量,除DDGS外,包括玉米在內同比都呈現下降趨勢,這與國內高庫存量的玉米不無關系,另外,近期國家質檢總局再次下發通知,進一步強化糧食進口檢驗流程規范,對不符合要求的大麥、高粱、ddgs統統退運。對于這項通知我們可以理解為緩解DDGS進口對玉米市場的沖擊,有利于幫助國內消化庫存玉米。
2015年玉米替代品的進口量超過3000噸,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表示,要做到去玉米庫存,必須要保證國內的玉米價格低于到岸的玉米替代品。
四、玉米去庫存出路在哪里
玉米現貨價格從2008年的1580元/噸持續飆升至2015年的2500元/噸,受此影響國內玉米種植面積及玉米總產量不斷增加,玉米的收儲政策確實對農民的增收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收儲量的不斷增多,該政策面臨的問題也日益嚴峻,就國儲庫存來看,截止目前玉米國庫存儲數量已達2.5億噸之多,然而下游需求卻處于疲軟局面,導致供需矛盾日益激化。
玉米去庫存,小編認為應多條腿走路:
1、臨儲政策的調整,取消東北三省及內蒙的臨儲政策,改為“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機制。
2、糧改飼,預計2016年“鐮刀彎”地區玉米調減1000萬畝以上,到2020年,玉米種植穩定在1億畝,比目前減少5000畝以上,因地制宜發展青貯玉米、鮮食玉米、大豆、飼草等。
3、補貼玉米深加工企業:3月17日,吉林省財政廳、省糧食局和省工信廳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2016年1-6月省對玉米深加工企業自購加工玉米補貼管理工作的通知》,對納入補貼范圍的企業2016年1-6月份在省內自購自用的玉米,按實際消耗數量,每噸給予150元補貼。
4、減少高粱、大麥、DDGS、小麥等玉米替代品的進口。更多最新行業調查,市場調研,可行性分析報告請訪問華夏經緯市場調查公司。
關注公眾號:
華夏經緯數據科技
更多調研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