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發展分析:數字化是國際貨代業實現突破性發展的必然趨勢
時間:2023-12-15 10:37:00 閱讀:1386 整理:深圳市場調查公司
國際貨運代理行業是運輸服務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承擔著整合國際運輸全鏈條資源、促進國際物流降本增效、暢通國際商貿流通、服務外貿進出口發展的重要任務。
國際貨運代理,它的簡稱是“國際貨代”。是指國際貨運代理組織接受進出口貨物收貨人、發貨人的委托,以委托人或自己的名義,為委托人辦理國際貨物運輸及相關業務,并收取勞務報酬的行業。
海關統計顯示,2022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42.07萬億元,比2021年增長7.7%。其中,出口23.97萬億元,增長10.5%;進口18.1萬億元,增長4.3%。我國對東盟、歐盟、美國分別進出口6.52萬億元、5.65萬億元、5.05萬億元,分別增長15%、5.6%、3.7%。東盟繼續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5.5%。
同期,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合計13.83萬億元,比2021年增長19.4%。我國與RCEP其他14個成員國合計進出口12.95萬億元,比2021年增長7.5%。
隨著國際貿易、運輸方式的發展,國際貨運代理已滲透到國際貿易的每一領域,為國際貿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受新冠疫情、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等因素影響,我國國際貨運代理行業面臨起伏和挑戰,并不斷調整開發新通道、推出新模式。
2020年-2021年,包括海運、陸運和空運在內的國際貨物運輸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運價上漲和運量不均衡情況;至2022年,外貿需求釋放進入尾聲,運量隨之出現下行。
我國國際貨代物流行業海運營業額前50企業總營業額從2020年的1990.5億元,激增至2021年的3430.1億元,又在2022年回落至3064.6億元。
盡管如此,我國國際貨代行業依然處于上升發展期。據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統計,截至2022年底,商務部備案系統中的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數量為86915家,同比增長7.2%。其中,法人企業77367家,分支機構9548家,從業主體數量保持平穩增長。在2022年度營業額前100企業中,14家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率超30%,其中3家超50%。
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發展分析
國際貨運代理業的形成既有國際貿易方面的因素,也有國際運輸方面的因素,是兩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貨代從業者以自己在運輸行業中的專門技能和廣泛的社會聯系滲透到運輸領域內的各個環節,成為了國際貨物運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由于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比較迅速,又占據了對外貿易的地理優勢,內陸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由于地理位置的關系,對外經濟并不像沿海地區那么發達,對貨代的需求也就相對較少,造成了我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分布的嚴重不平衡,據不完全統計,沿海地區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占貨代企業總數量的比例接近80%,而其他所有地區總共只占20%左右。
今年以來,隨著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推進,我國國際物流網絡在不斷加密延伸。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新增貨運航線約180條,其中,歐美航線與亞洲航線超過一半。截至10月,中歐班列共開行14562列、發送貨物157.9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6%和9%。
目前,我國已與21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簽署政府間國際道路運輸協定,主要陸路口岸過貨能力持續提升。全國萬噸級及以上港口泊位數不斷增加,智慧港口、綠色港口建設加快推進,進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大大縮短。境外物流網絡布局方面,我國已建成海外倉2400多個,面積2500多萬平方米。
跨境電商的強勁活力和共建“一帶一路”加速推進是當前我國國際貿易的重要機遇。據海關統計,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2.11萬億元,同比增長9.8%,這是一個歷史新高;商務部數據顯示,跨境電商占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比重從2015年的1%增長到2022年的5%。
外貿市場在哪里,國際貨代業的市場就在哪里。專家表示,我國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條件和優勢顯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RCEP的生效實施、中歐班列持續開辟新通道等政策紅利,成為我國國際貨代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點和驅動力。
近年來,國際運輸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作為連接船公司和貨主的國際貨代行業,正在加速進入數字化、智能化時代,區塊鏈、物聯網、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技術為行業提供了新的前沿視角。
數字化將提升我國國際貨代物流企業的服務能力。例如,依托可視化供應鏈,貨主可以隨時監視貨物的運輸流程,貨代則需對貨物狀況進行監督并進行有效的提前預警,做到“查得到、看得見、控得住”,從而降低風險、提升服務。
關注公眾號:
華夏經緯數據科技
更多調研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