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會議系統行業市場趨勢分析:未來視頻會議系統的使用將進一步向各行各業滲透
時間:2023-12-25 10:37:00 閱讀:1170 整理:長沙市場調查公司
視頻會議系統
視頻會議系統,又稱會議電視系統,這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地方的個人或群體,通過傳輸線路及多媒體設備,將聲音、影像及文件資料互傳,實現即時且互動的溝通,以實現遠程會議的系統設備。視頻會議的使用有點像電話,除了能看到與你通話的人并進行語言交流外,還能看到他們的表情和動作,使處于不同地方的人就像在同一會議室內溝通。
視頻會議作為目前最先進的通訊技術,只需借助互聯網,即可實現高效高清的遠程會議、辦公,在持續提升用戶溝通效率、縮減企業差旅費用成本、提高管理成效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已部分取代商務出行,成為遠程辦公最新模式。近年來,視頻會議的應用范圍迅速擴大,從政府、公安、軍隊、法院到科技、能源、醫療、教育等領域隨處可見,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據計世資訊最新數據表明2009年國內視頻會議市場規模約為43.6億元。
目前市場上的視頻會議系統可以分為:軟件視頻會議系統及硬件視頻會議系統。
軟件視頻會議是基于PC架構的視頻通信方式,主要依靠CPU處理視、音頻編解碼工作,其最大的特點是廉價,且開放性好,軟件集成方便。但軟件視頻在穩定性、可靠性方面還有待提高,視頻質量普遍無法超越硬件視頻系統,它當前的市場主要集中在個人和企業,政府、大型企業也逐漸開始慢慢接受,并越來越多的運用到會議當中。
硬件視頻會議是基于嵌入式架構的視頻通信方式,依靠DSP+嵌入式軟件實現視音頻處理、網絡通信和各項會議功能。其最大的特點是性能高、可靠性好,大部分中高端視訊應用中都采用了硬件視頻方式,但隨著技術的發展,其市場份額正逐漸被軟件所占領。
2021全年,中國視頻會議市場規模達到9.7億美元(約合62.7億元人民幣),市場規模較2020年同比僅增長2.9%。其中,硬件視頻會議市場同比增長8.5%,達到7.4億美元(約合47.9億元人民幣);云會議市場同比下降11.8%,達到2.3億美元(約合14.8億元人民幣)。疫情多方面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會議正是最受影響的業態之一。隨著疫情的影響不斷加深,到2030年全球視頻會議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到2025年中國視頻會議整體市場將達到90億元。
據政府采購信息網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國通過公開招標、競爭性談判等方式完成的視頻會議系統采購項目 共954個,采購規模約 8.15億元。2021年,全國共完成行政司法部門視頻會議系統采購項目305個,采購規模約37325.03萬元,占總采購規模的56%;全國共完成稅務系統視頻會議系統采購項目299個,采購規模約4855.69萬元,占總采購規模的7%;全國共完成教育系統視頻會議系統采購項目32個,采購規模約1969.22萬元,占總采購規模的3%;全國共完成其他視頻會議系統采購項目200個,采購規模約22179.25萬元,占總采購規模的34%。從全國視頻會議系統采購細分市場來看,行政司法部門是2021年最大的視頻會議系統采購市場。
在“互聯網+教育”模式下,互聯網對教育領域的滲透已經不再止步于遠程教育、教師培訓,自然,視頻會議在教育領域應用的形式也就更加多元化,深入學校教育管理就是突出的典型。日益多元化的應用,讓視頻會議在教育領域的實用價值得以迅速提升,市場潛力大幅提高。
視頻會議系統不僅能提供流暢的語音,清晰的視頻圖像,同時提供文檔演示、資料共享、電子白板、屏幕共享等數據協同處理功能,以達到現場示教的效果。當下,教育資源的地域差異性仍舊是不可回避,近年來隨著遠程教育的發展,借助視頻會議系統這種問題明顯得到緩解,地域性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未來,視頻會議系統的使用將進一步向各行各業滲透。
目前我國政府使用視頻會議的用戶比例達到了30%左右,金融、能源、通信、交通、醫療、教育等重點行業機構的使用比例也不斷提高,但仍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政府視頻會議網絡將覆蓋至鄉鎮,金融、電信、能源等行業也將開始更細市場的管理,這將對帶動視頻會議系統市場的較快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相比之下,廣大中小企業將是視頻會議系統行業發展新的增長點。目前我國中小法人企業數量超過5000萬戶,占企業總數的99%以上。隨著成本不斷降低,企業對成本費用的控制和經營效益要求的不斷提高,視頻系統將會成為中小企業解決上述問題的重要途徑。因此,中小企業用視頻會議系統的市場容量將呈現大幅度增長態勢。“十二五”期間中國視頻會議系統行業的發展速度將明顯快于“十一五”,預計“十二五”末,中國視頻會議系統市場規模將達到220億元。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競爭的加劇,企業對視頻會議系統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視頻會議的走向問題就成為困擾各視頻會議軟件研發單位的主要問題。研究中大量數據表明:視頻會議系統主要向靈活易用性、大眾化平民化,家用小型化發展。
關注公眾號:
華夏經緯數據科技
更多調研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